1.正斷層 上盤相對下降,下盤相對上升的斷層叫正斷層。斷層面的傾角一般較陡,多在45°以上。正斷層后相當層間出現(xiàn)拉開的一段水平斷距,正斷層是在張力或重力作用下形成的。正斷層的規(guī)模有大有小,斷距從小于1m到數(shù)百米;斷層線從數(shù)米到數(shù)百千米以上,一般比較平直。
2.逆斷層 上盤相對上升,下盤相對下降的斷層叫逆斷層。逆斷層后相當層間出現(xiàn)一段掩覆現(xiàn)象,即上盤掩蓋下盤的現(xiàn)象,逆斷層主要是在水平擠壓力作用下形成的。逆斷層又可根據(jù)斷層面的傾角分為:
。1)沖斷層指高角度的(傾角大于45°)的逆斷層,層線比較平直。
。2)覆構造如果規(guī)模巨大、斷層面傾角平緩(一般小于30°)并呈波狀起伏、上盤沿斷層面遠距離推移(數(shù)千米至數(shù)萬米),這樣的逆掩斷層稱為推覆構造,又稱逆沖推覆構造或輾掩構造。大規(guī)模的逆掩斷層或推覆構造所表現(xiàn)的突出特征是:老巖層推覆在新巖層之上。這些蓋在較新巖層之上的來自遠處的老巖層,稱為外來巖塊或推覆體;相對地停留在原地的巖層巖塊,稱為原地巖塊或下伏巖塊。如果在推覆構造的上盤巖塊中,由于差異侵蝕局部露出下盤的較新的原地巖塊,這種構造稱為構造窗。相反,如果由于強烈侵蝕,上盤的外來巖塊只局部殘留于較新的原地巖塊之上,這種構造稱為飛來峰。構造窗和飛來峰,在平面圖上都表現(xiàn)為和周圍的巖層呈斷層接觸,構造窗表現(xiàn)為新巖層的周圍都是老巖層,而飛來峰則是老巖層的周圍都是新巖層。
構造窗可以暴露下伏巖塊的信息,可提供探礦和開采的有利條件。飛來峰則常形成老巖層壓在新巖層之上的孤立或峻拔山峰,如河北下花園雞鳴山海拔1200多米,就是中元古界白云質灰?guī)r推覆在中生代侏羅紀煤系地層之上的一個飛來峰。河南登封石門村附近也有一個飛來峰構造。
逆斷層特別是逆掩斷層及推覆構造,其形成與強烈的水平擠壓作用有關。這種斷層的特點是:斷層常與倒轉褶皺、平臥褶皺等伴生;巖層受水平壓力褶皺,由傾斜、倒轉、平臥到翼部(倒轉翼)變薄而斷裂,斷層一般發(fā)生在倒轉翼上;推覆體蓋在新巖層上,上下盤的相當層有很長一段距離的掩覆。如果在平面圖上看,斷層線與褶曲軸的走向大體一致,故多為縱斷層或走向斷層。由于推覆構造是因褶皺受側壓發(fā)展而來,故又稱褶皺推覆構造。近年對于推覆構造的成因,又提出另外新的認識,后面還要講到。
[1] [2] 下一頁 |